静听夜笛
筝声咽,二胡声碎,孤独的萨克斯管如雾笼群山。听筝,听二胡,听萨克斯,都曾惹人举目彷徨,心寄荒远。而在残月清朗的今夜,薄薄的月光映照着窗前灰青的芭蕉叶子,自叶尖滑落,在一格一格的四方玻璃上漾着冷冷的浮白,笛声起处,纷扰的心绪归于平静。
许多时候,人生已不再真实,自心底原汁原色流出的喜怒哀乐,经了欲望的刷染,经了名利的浸润,流过人家的心田,流过红尘的属地,才流进自己的眼眸,纯粹的心情已有了许多的斑驳,变形与夸张。在舞厅,街头散发的吉它所显示的生命伤痛,都是些无伤而痛,让伤心的表情洒上夜巴黎的香水;在卡拉OK中的感伤或甜笑,带着妩媚,带着存心悦人,其眉宇间其眼纹其唇角其圆凸的嘴窝,由音乐转化的心情,由心情转化的表情,已被摹写粉饰与修改校正。
音乐的真正感动,是在一些夜晚,是在没有灯光的夜晚,因为停电夜总归于夜。从月光照着的对面玻璃隐约着手握竹笛的剪影。清越的笛声穿越街头,与夜风共生涟漪。笛声不吹给谁听,谁都在听。音乐无主,只有音乐没有对象,才全是音乐的对象。谁家玉笛,暗自飞声,春风洛城,摇动心旌。城防墙上,孔笛之声在雄关漫道上如塞风吹,如月光洒,十万男儿尽望故乡。夜色如海,海上生月。春江花潮秋月夜,满城的人在啼听幽深玄远的笛声暗问,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何曾照古人?断续的笛声如满少残多的月光,在夜里牵动最为敏感而疼痛的心肠。窗玻璃的浮白,芭蕉叶上的银光,满天满空的雪色,都是纯洁的蝶化之影。人已化蝶,情已化蝶。落花流水,清越的笛声与爱情的蝶翅如缤纷的落英,要风生涟漪的河流里载波而去。
夜色难以是纯粹的夜色,已掺了灯光;心情难以是纯粹的心情,已掺了欲望。今夜,我把文章丢给了无电的电脑,我把饭菜塞进了空空的冰箱,在夜笛声中,亲近我久违的心情,细细抚摸没载任何事物的亲情,乡情与纯情。
top
孤独的乐趣
常常感觉无法向他人解释的,是孤独的乐趣。
在现实生活中,朋友们都可以证明,我绝不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,甚至可以说颇为合群,喜欢组织个聚餐或张罗个出游,但我并不依赖这些聚会来填充生活。对我而言,朋友聚谈是一种乐趣,孤独是另一种乐趣。
如果你喜欢中国画,尤其是中国文人画,那就应该知道“留白”的重要。画面上那了无一墨的空白部分,不仅仅是构图布局的需要,更可反衬主题,进而给观赏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,所以有句行话说“留白天地阔”。孤独,就是生命中的“留白”。
在人的一生中,生命被生存的需求瓜分得所剩无几,这是生存的代价,也是一种无奈,因而苏东坡发出千古浩叹:“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”。是的,我们为娱亲、为抚幼、为生存、为无法回避的各种责任而奔走劳碌,也就是所谓“人在江湖,身不由已”。在这被瓜分得支离破碎的生命中,我常感到有需要为自己、为心灵辟一片静地,这就是孤独。
孤独是一种状态。一人独处的时候,你可以随心所欲,甚至蓬头垢面日中高卧,而不必顾虑他人的眼色。这份自在,足以令身心彻底放松;而享受这份自在,已是孤独的一大乐趣。
孤独还是一种心境。被日常的尘世俗务所压抑的自我,如同悄然潜藏的美人鱼,只在这月朗风清的时刻才浮出海面。于是放任自我,让一颗心如闲云野鹤,在逍遥独步中凝听美人鱼的歌声,也是一种美妙的休憩。
孤独的时候,可以看看天、看看云、看看海,让心灵沉浸于水声山色之中,享受“岩上无心云相逐”的恬然忘我。孤独的时候可以读书,不为排遣,只为消遣。一卷在手,潜心于文章句读之间,常常不禁为一篇美文、一首好诗甚至一句佳句而击节赞叹,不觉陶然忘机。孤独的时候也可以与朋友神交,想象着他坐在面前,告诉他读书的心得,或回忆过往的乐事,在漫不经心的交谈中,常会心有灵犀地触发一些新的感悟,得到意外的收获。孤独的时候还可以与自己交谈,不必循规距讲条理,任思绪如涓涓小溪自在流淌,间或随意汲取一瓢,细细把玩品味,或形之于文字,不也是一件乐事?
固然,孤独的乐趣并非人人都能享受。这能力是受之于先天,或是靠后天习得。但我不能想象,如果没有孤独的时间,生活将是怎样的噪杂不堪,沉浸其中,心灵会不会被无休止的纷扰所窒息。
于是,在人海浮沉之余,我要为自己留一段空白,留一段云淡风清的孤独。
且让我享受孤独。
top
用心听歌
一个人独处的时候,往往会有一种孤单寂寞的情绪悄然爬上心头,此刻,我爱打开收录机听歌,因为那些熟悉的旋律不仅能弥漫在我生存的空间,而且如清溪一般漫过心田,缓缓穿越在情感的空间地带,带去我们几缕忧愁和懊丧,完全沉浸在歌曲的情感中。用心去聆听歌曲来净化头脑。
民歌是一种古老的声音,它是哪一年形成的,由何人最先演唱的,谁都不知道。它的演唱者和传播者从未有一鸣惊人的打算,从不期待被台下的观众狂热地呼喊,民歌是感情情不自禁的流露,它几乎沉淀了中国人所有的感情,它展现劳动的场面,日常生活的场景……它的旋律和语言朴素而真率,让人感到非常的真挚和亲切。
我倾听民歌,如同倾听祖先诉说他们的命运,他们的梦。为他们的热情、豪放,为他们的勤劳惊慨而感到由衷的骄傲,也许他们一贫如洗,不得不流浪四方,但是许多富人又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呢?劳动者啊,我的亲人,唯有从你们心底涌出的歌声,永远的被后人传唱。
民歌历经沧桑,但仍然像刚摘下的豆荚那样新鲜。聆听民歌,会觉得一股泥土和泥石的清香迎面扑来,人民对劳动的热爱,对美好生活的憧憬,我都从民歌中体会出来……润湿了我的心。
流行歌曲中也有很多精品,它们都曾让我心动情牵,一曲《雾里看花》真真切切耐人寻味,优美的旋律层经剖析一个生活的哲理,叫人听后不由自问:世界复杂,能否借我一双慧眼,把这个复杂如雾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呢?听《涛声依旧》仿佛已看到一个在人生旋途中风尘仆仆的游子,伫立在跋涉的感叹人生无端的度过和岁月的无情流逝……
作家王蒙曾说,忧伤是歌曲的灵魂,忧伤令人深思,词曲中有作者从心灵深处流出来的关于人生,关于生活感情的滴滴清泉,当心中的话无法用言语表达时,才有了歌曲,有了情不自禁的咏叹。歌有时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,它所到之处,相知的灵魂便会因震颤不已而发出无可明状的快感和共鸣。
我很喜欢用这种方式静静地用心听歌,我认为这是真正的听歌,那种没在体育场馆的商业性演唱会,眼花缭乱的气氛,声嘶力竭的吼声,很难说让自己的灵魂在接近着什么,听歌,应当作为一次精神的洗礼,即便不能焕然一新,起码也可局部调整、日积月累,使自己抵达人生的悟境。有时面对疯狂的追星族,我很困惑,一首歌的好坏和演唱者的身高、属相、星座有什么必然联系呢?既然鸡蛋的味道好,就不必去打探生这只蛋的鸡的长相和体貌了。
生活中无歌肯定是一种缺憾,一个珍藏了许多好歌的心灵,我想是不会轻易被人世间的阴影寒冷所吞噬的……听歌,就要用心去听。
☆☆希望这些诗歌能带给您心灵的触动☆☆ |